沿著中央公園東側的小徑往北走,中央公園裡有區分運動和散步用的小徑,所以雖然一堆人在慢跑或騎腳踏車,並不會影響來散步的行人。公園每個入口兩側都種了許多正盛開著的鬱金香,公園內也種了許多櫻花,花期看來剛過,有些櫻花已經開始凋謝了。
走到大都會美術館 (Metropolitan Museum),其實本來只是把這邊當路標,沒打算走進去的,可是發現上次來時正在整修的埃及館已經重新開放了,不想錯過,也就乖乖買票進去參觀了。除了許多博物館和美術館裡常見的埃及木棺、陪葬品和墓穴的裝飾之外,大都會美術館還從埃及搬來了一間神廟,重建在專屬的空間中。除了埃及區和兩個特展之外,其他的展覽品上次已經看過,所以這次就只是走馬看花的走過幾個比較有興趣的畫廊。
從大都會美術館旁邊的道路橫切過中央公園。日正當中,運動的人群不見減少,在草坪上野餐的人倒是變多了。走到公園的西側再往北走過幾個街區就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和大都會博物館一樣,自然史博物館的入口同樣也是人聲鼎沸。
照片:約翰藍儂的妻子為紀念丈夫設置的紀念碑成為樂迷憑弔藍儂的地點
從博物館的四樓往下走,四樓這邊幾個展示廳展出的是恐龍和遠古哺乳動物的化石,或許是因為動線設計不良,大部份遊客都是看完哺乳動物才去看恐龍化石,可能是我想太多,但是這種逆著演化順序的參觀法怎麼看都很彆扭。三樓有一個「水」特展,除了介紹水對生物生存和地表塑形扮演的重要腳色,最重要的單然是強調珍惜維護日益缺乏的水資源。同樣或許是我想太多,可是三樓的展覽在靈長類動物的介紹之後展示的是印地安人和非洲黑人的文化,讓人不禁會有一些聯想。
事實上自然史博物館一到三樓裡除了世界各地各種動物的標本之外,介紹的就是歐美民族之外世界上其他地區人民的生活文化,感覺起來以自然生態為名的博物館同時介紹其他文明的作法不是很尊重其他種族。另外,和參觀大都會美術館的人不一樣,感覺起來自然史博物館參觀的人水準差很多,很多展示室都和市場一樣鬧哄哄的,而且很多人對著展示品拍照時居然還開閃光燈。
自然史博物館另外有一個介紹地球科學和星象的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 (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這邊展示的東西其實不多,除了介紹地球、太陽和月亮之外,比較特別的是這裡有許多顆大大小小的隕石供遊客觸摸。相形之下,中心裡的海登天象館 (Hayden Planetarium) 介紹宇宙間碰撞的影片就有趣多了。投影在球型圓頂螢幕上的影片簡介了小至太陽內部的核融合、大到本銀河和仙女座星雲對撞結合等宇宙間各種尺度的碰撞,雖然內容不是很深入,但是至少電腦動畫做的很壯觀。
既然安排了到紐約的行程,自然也會安排到百老匯看戲。晚上看的是去年在丹佛看過預演的『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半是因為個人覺得劇情有點沉悶,半是因為一整天走下來也真的有點累,所以上半場有些時候我忍不住點頭打瞌睡。下半場的劇情比較緊湊,加上精神也比較好了,所以可以專心看表演。紐約的觀眾非常捧場,常常熟悉的音樂一開始就鼓掌歡呼,也不特別在意整出戲音樂風格不連續的問題,謝幕時起立給了演員一個滿堂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