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克蘭博物館設立在碼頭邊的舊倉庫中,是倫敦少數幾個還需要花錢買票才能進去參觀的博物館。博物館一樓的特展標題是「開膛手傑克」,雖然展覽裡有介紹這些謀殺案的地點和受害者,也有提到兇手從未被抓到的事實,可是這個特展其實是以這個事件為背景,從各個職業和階層的觀點敘述十九世紀末倫敦東區窮困居民的生活環境。
博物館三樓的特展則是「糖與奴隸」,介紹航海時代開始後歐洲各國販賣人口的事蹟,特別是當年大量運送非洲人到南美洲的蔗糖田作奴工的歷史。展覽室的擴音器一直撥放著關於人權的獨白,所以這個展覽看的很沉重。博物館三樓和二樓的常設展示則介紹道克蘭這塊地方從羅馬時代的小港口發展為到大英帝國海上運輸最重要的港口,以及二次大戰時這個港口受到嚴重的轟炸之後,港口的功能逐漸式微,後來才發展為這個嶄新的商業重鎮的歷史。
搭輕軌電車經過泰晤士河下的隧道來到河對岸的格林威治 (Greenwich),隔著一條河,現代化的玻璃帷幕大廈和傳統的磚造平房形成很大的反差。繞過格林威治大學來到國立海事博物館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顧名思義,這個博物館裡展示的都是跟航海有關的事物,從海洋探險到郵輪上的生活都有介紹。
海事博物館裡的展覽品包含許多民間船舶相關的事物,可是有趣的是除了尼爾森上將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打贏西班牙艦隊的事蹟之外,這個博物館幾乎沒有提到戰艦或海戰的歷史。因為其實對航海不是那麼有興趣,所以三層樓的博物館只是走馬看花的走過所有的展覽室,沒有特別在什麼展示前面駐足研究。
海事博物館旁邊,正對格林威治大學校舍中央的王后居 (The Queen’s House) 曾是英國王室夏季的行館,現在則成為一個專門舉辦特展的展覽空間。現在的特展是以航海為主題的繪畫,不特別感興趣的我很自然的也是草草走過。本來以為至少王后居裡展出的格林威治歷史繪畫會讓我有興趣待久一點,可是這個主題只是一間展覽室裡面的幾幅畫,還是一下子就看完了。
沿著王后居後面的山丘往上走就可以來到皇家天文台 (Royal Observatory)。這個地方聞名於世的一點當然是經度零度的本初子午線就是以這個天文台的位置定義的。也因為如此,天文台的博物館本館除了陳設當年王家天文學家公寓內的生活空間之外,展示的內容不是天文星象,而是海上方位的測量,對時間的各種定義,以及量測時間的方法。天文台的第一個望遠鏡和現在使用中的反射式望遠鏡都開放參觀,只是大白天的,天文望遠鏡根本無用武之地。
本館後面有一個新落成的星象館,再後面則是一間十字型的博物館別館。這個別館除了介紹太陽系九大行星是放映被動的影片之外,介紹太空探索和天文知識的展示都是透過互動式的多媒體進行的。離開天文館前跑去星象館看了一場介紹恆星生命的影片,雖然旁白的英國口音很好聽,可是影片內容節奏太慢,害我看得猛打瞌睡。
照片:星象館就位在這個金屬錐的正下方 (放映員說:請不用費心關掉行動電話,可是如果你的手機可以收到訊號,請告訴我手機的型號)
走下山坡的時候決定搭渡輪回倫敦,複習一下泰晤士河畔的景觀。道克蘭的商業大樓和河邊的公寓的數量都變多了,可是渡輪經過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之後,倫敦市內的重要景點都和印象中的一樣,沒有多少改變。
晚上去看安德魯‧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全新製作的『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之前在台灣看過澳洲製作的『真善美』,音樂及劇情都和電影情節有不少出入。而韋伯的製作反而比較偏向電影,或許這樣更可以讓看過電影的觀眾融入劇情吧。除了熟悉的歌曲和劇情,看完這齣音樂劇最大的感想是這齣音樂劇真不愧是韋伯的製作,佈景的設計非常繁複而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