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0, 2014

今天同樣參加巴士旅行團參觀距離克拉科夫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奧斯維辛比克瑙博物館 (Memorial and Museum Auschwitz-Birkenau),巴士在途中播放了當初俄軍發現這個集中營時拍攝的影片和之後的訪問片段,寫實的影片讓車上所有遊客都調整成肅穆的心情。

但是在集中營博物館的門口下車後的場面其實和想像中的差很多。來這邊參觀的遊客非常多,我們甚至遇到台灣來的旅行團。雖然沒有笑鬧的聲音,場面還是有點吵雜。

我們在集中營的導遊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她帶領我們走進奧斯維辛一號營 (Auschwitz I) 的門口,走過排列整齊的兩層樓紅磚建築,她向我們解釋這些建築本來是波蘭的軍營,後來被德軍徵用為集中營。

照片:走入奧斯維辛一號營

照片:原本是軍營的紅磚營房

照片:營房建築中間的鐵絲網走道

照片:營區裡面的瞭望哨

她帶我們走進幾間建築裡的展示室。第一間建築裡主要以圖板和照片介紹集中營的歷史,而二樓的一個房間裡放滿了當年德軍從女性囚犯頭上剃下的頭髮。第二間建築的房間裡集中展示了從抵達集中營的猶太人和其他囚犯身上徵收的眼鏡、鞋子和行李箱等物件。第三間建築裡則保存了當年的囚室,包括一般的囚犯寢室和地下室裡一平方公尺要站四個人的禁閉室。

照片:遊客邊看展示邊聽導遊述說集中營的歷史

照片:囚犯進入集中營時被取下的鏡架

照片:囚犯進入集中營時繳出的行囊

照片:一個床位要擠三個囚犯的營房

照片:浴室洗澡間上囚犯畫的壁畫

她最後帶我們來到一號營裡的焚化廠,向我們再解釋了一次當年德軍工業化滅絕猶太人、吉普賽人和同性戀等不符合第三帝國理想社會形象的人的流程,然後帶我們走過毒氣室和焚化爐。雖然曾在電影和書上看過這些場景,親身走過這些空間還是會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照片:奧斯維辛一號營裡的焚化廠

接著我們搭原巴士來到一點五公里外的奧斯維辛-比克瑙二號營 (Auschwitz-Birkenau II)。這裡是一號營無法收容更多囚犯之後新設置的營區,佔地遠大於一號營,也是大部分電影裡描繪的納粹集中營。

照片:奧斯維辛-比克瑙二號營的火車入口

照片:幅員遼闊的奧斯維辛-比克瑙二號營

老婆婆帶我們沿著二號營中央的鐵軌走到二號營中間將營區左半邊的鐵門稍做介紹後,再帶我們走到營區盡頭向我們介紹左右兩邊各一座德軍撤退時摧毀的焚化廠。雖然在電影裡的焚化廠是很具威脅性的建築物,但是其實這些極有效率的滅絕工場比二號營裡的一間營房還小。

照片:二號營裡許多建築現在只剩下支架

照片:營區的鐵門和當時的照片

照片:當年用來運送囚犯的火車車廂

照片:二號營理焚化廠的廢墟

她繼續帶我們參觀二號營裡的一層樓磚造營房。由於這些建築本來就是設計為囚犯的生活空間,所以裡面的環境簡陋而粗糙,遠差於一號營裡的營房。可惜的是導覽行程沒有帶我們去參觀右邊營區裡的木造營房。

照片:二號營裡的紅磚營房

照片:紅磚營房裡惡劣的生活環境

照片:二號營裡的木造營房

她結束導覽行程的結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年內波蘭政府就決定要將這裡保留為博物館,警惕後世人們不要重蹈覆轍。在二戰結束即將滿六十年的今天,在晴朗涼爽的天氣裡和眾多遊客走在這兩個營區裡,其實有點像是校外教學的行程 ,只希望人們有足夠的智慧維持這一段難得的和平。

照片:願人類記得歷史的教訓

<< 前一天下一天 >>